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国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5-04-05 14:39:52

尚德之败,是打在中国光伏企业与地方政府脸上的一记集体耳光。

最近看到无锡尚德集团的报道很多,也很关注,主要是2007年我在伦敦主持CCTV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四海论坛》上初次认识2006年中国首富,尚德集团总裁施正荣先生。尽管通过艰难协商并赔偿了数亿美元之后,尚德取消了部分合同,但库存的高价原料、半成品和成品却面临巨大的减值损失。

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国

读了李彤的文章,加上多年来对中国股市以及上市公司的观察和分析,我认为大家必须从尚德集团的失败中汲取如下三大教训。英利绿能不甘落后,能力和出货量紧随其后。孔子在《论语 雍也》中说:有澹台灭明者,行不由径,意思是说澹台灭明这个人从来不抄近道。姚树洁简介:姚树洁,男,1959年11月出生,经济学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,现任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。技术、市场、管理甚至企业领导者心态上都存在问题,这毋庸置疑,但这不是中国光伏产业深陷困境的最主要原因。

也就是说,不管对采取什么样的策略,己方扩产都是占优策略。其次,任何公司,任何产业,在迅速发展的时候,就必须考虑到随着企业的扩大,风险也在成几何级数增加。这种模式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,受投资商青睐。

组件制造商们纷纷向下游挺进,暂时缓解了部分库存的压力。这将决定企业最终能否真正实现收益。电站建设需要逆变器、电缆、边框等大量配套设备,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,并且光伏电站开发、运营的回款速度较制造业更慢,如果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,又缺乏前期理性而准确的预估,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,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。目前,市场上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模式:一种是BOT,一种是EPC。

但光伏电站市场逐渐兴起,让企业家们重新看到了希望。而早在去年10月份,国家电网公司发布《关于做好分布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(暂行)》。

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国

去年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五项措施,被看成是光伏产业的救市之举。而政策的明朗化,无疑又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同时,光伏组件的产销状况良好,光伏电站在补贴资金到位的情况下盈利状况尚可。当今之时,企业唯一能做的只有等,等待这个坏时代尽快过去,等待经济企稳、行业复苏,等待补贴资金尽快到位,等待......之前的香饽饽何以一夜间沦为可悲、可叹的鸡肋?城者,非制度、法律、壁垒,实乃虚幻之利益也。

第一批涉足光伏行业的公司大获其利,殊不知,此时虚拟城墙已经构建完毕,中国企业家做梦都能看到金光闪闪的金子,涉足光伏业势在必行,地方政府趁机推波助澜,圈地、税收、补贴等各方面政策全部出台,为陈奂生进城保驾护航。光伏产业满目狼藉,行业困境不言而喻,国家有关部门、地方政府虽有挽救政策出台,落实效果却不甚理想。第三步:出台政策、关闭城门。正当中国光伏企业大规模涉足光伏业之时,国外纷纷放缓光伏业的发展态势,仅操控核心技术、核心设备的研发制造,而将处于低附加值产业链条的生产制造送给中国光伏企业。

光伏产业是新兴产业,是朝阳产业,未来发展前景非常良好,这是我们最为常听的、冠冕堂皇的主流言论,而此种理论并非由我国学者率先发起,也并非由我国学者长期论证,确是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赤裸裸入侵。第二步:创造利益、构建虚幻城墙。

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国

经过短短几年的风云变化,中国光伏企业才蓦然发现,原来世间本没有城、城里本没有人,只是好大喜功、盲目逐利的本性在作怪,而孵化幻城的除了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,国内政府、学者、企业家也难辞其咎吧。此时多晶硅价格已经大幅下挫,欧美国家早已将发展重心转向风电或页岩气,需求端不振使中国企业迅速陷入亏损境地、无法自拔。

市场在外、技术在外足以说明围城之人和进城者之间绝对依赖、绝对依附的关系。欧美国家首先在学术上、舆论上先行造势,散播光伏产业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容量,并在留洋学者中广泛传播开来,待其回国之后又将此种超前思想普及开来。欧美企业涉足多晶硅的浪潮一经开启,多晶硅价格疯狂飙涨,颇有2006年、2007年A股市场繁盛之势,大中小企业全都赚得盆满钵满。待经营状况江河日下之际再想割肉离场,真乃为时晚矣。进城容易、出城难啊!从光伏行业整体发展周期可以看出,欧美从未真正重视过光伏产业,而仅仅是用概念炒作赚取丰厚利益,而后再击破行业泡沫将中国光伏巨头从神坛打进地狱,曾经叱咤风云、远赴纳斯达克等海外市场上市的企业又有几个能逃脱阿斗之命?宏观经济萎靡也好、行业颓势依旧也罢,地方政府、国家有关部门的助推政策令人生畏,用明天的产能过剩创造今天的GDP依然横行乡里。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,城外的人想冲进去。

第一步:舆论造势、规划城墙布局。令人可叹的是,风电行业、页岩气行业、高铁等都要步其后尘。

光伏巨头感恩戴德,浪费了资源、污染了环境、生产了产品、低价卖给欧美,议价能力无从谈起。可怜的是,国内的实业家、首富纷纷对此奉若神灵,开始思量如何在光伏产业大干N年。

欧美国家是围城之人,而中国光伏产业则是进城者。值此之时,规划城墙工作已经完备,国内的主流人士已被洗脑。

双反政策的出台将城门紧闭,给多半光伏企业宣判了死刑。有城可围,才能有城可进,无人围城,则没有城内城外之别。部分先知先觉的中国光伏企业试图退出光伏产业,哪知前期投产的生产线尚未发挥效用,只能眼看白花花的人民币奔流到海不复回第一步:舆论造势、规划城墙布局。

有城可围,才能有城可进,无人围城,则没有城内城外之别。值此之时,规划城墙工作已经完备,国内的主流人士已被洗脑。

欧美国家首先在学术上、舆论上先行造势,散播光伏产业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容量,并在留洋学者中广泛传播开来,待其回国之后又将此种超前思想普及开来。欧美企业涉足多晶硅的浪潮一经开启,多晶硅价格疯狂飙涨,颇有2006年、2007年A股市场繁盛之势,大中小企业全都赚得盆满钵满。

进城容易、出城难啊!从光伏行业整体发展周期可以看出,欧美从未真正重视过光伏产业,而仅仅是用概念炒作赚取丰厚利益,而后再击破行业泡沫将中国光伏巨头从神坛打进地狱,曾经叱咤风云、远赴纳斯达克等海外市场上市的企业又有几个能逃脱阿斗之命?宏观经济萎靡也好、行业颓势依旧也罢,地方政府、国家有关部门的助推政策令人生畏,用明天的产能过剩创造今天的GDP依然横行乡里。光伏巨头感恩戴德,浪费了资源、污染了环境、生产了产品、低价卖给欧美,议价能力无从谈起。

待经营状况江河日下之际再想割肉离场,真乃为时晚矣。令人可叹的是,风电行业、页岩气行业、高铁等都要步其后尘。此时多晶硅价格已经大幅下挫,欧美国家早已将发展重心转向风电或页岩气,需求端不振使中国企业迅速陷入亏损境地、无法自拔。光伏产业满目狼藉,行业困境不言而喻,国家有关部门、地方政府虽有挽救政策出台,落实效果却不甚理想。

当今之时,企业唯一能做的只有等,等待这个坏时代尽快过去,等待经济企稳、行业复苏,等待补贴资金尽快到位,等待......之前的香饽饽何以一夜间沦为可悲、可叹的鸡肋?城者,非制度、法律、壁垒,实乃虚幻之利益也。经过短短几年的风云变化,中国光伏企业才蓦然发现,原来世间本没有城、城里本没有人,只是好大喜功、盲目逐利的本性在作怪,而孵化幻城的除了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,国内政府、学者、企业家也难辞其咎吧。

正当中国光伏企业大规模涉足光伏业之时,国外纷纷放缓光伏业的发展态势,仅操控核心技术、核心设备的研发制造,而将处于低附加值产业链条的生产制造送给中国光伏企业。市场在外、技术在外足以说明围城之人和进城者之间绝对依赖、绝对依附的关系。

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,城外的人想冲进去。欧美国家是围城之人,而中国光伏产业则是进城者。

顶: 84踩: 85